找到相关内容205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(2)

      124 见西晋竺法护所译《持心梵天所问经》卷四(《大正》15?32a~b)。   页66  五、结论   佛典中的“祇夜”与“伽陀”,汉译之后成为“偈颂”,我们泛称其为“汉译偈颂”。在中国文学史上,汉译偈颂的文学特色大多较少被提及,然其多面向的艺术特色,除了因为染有原典中异域色彩之外,其汉译之后,更是寖染交织了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学风貌,这些文学资产,实值吾人加以探究。  汉译偈颂多变不拘的艺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952383.html
  • 谁说的话──巴利与汉译经典关于说者的差异

      無著比丘 原著/蘇錦坤 翻譯   【譯者前言】      本文原文為英文,題目為〈說者是誰?--巴利與漢譯經典關於說者的差異〉(‘Who Said It? --Authorship Disagre...

    无著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3881374.html
  • 龙树辩破方法的商榷——从汉译(中论颂)之论六根与因果说起

    龙树辩破方法的商榷——从汉译(中论颂)之论六根与因果说起  廖明活  一  以龙树为首的中观教学,一向以善破知名。例如作为中观学派本门教典的“中论颂”,其极大部分章节,便都是用在批判常识、外学与异宗底观念和教义上。此等批判若视作教化上荡相遣执之手段,其效果是无庸置疑,但若看为名理上客观之论证,却顿有末能使入信服之处。而前人疏释“中论颂”时,又往往只顺着颂文本身的思理诠述,至于此思理自身的可接受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665647.html
  • 汉译佛经中的弥勒信仰--以弥勒上、下经为主的研究

    九十  二亿人皆是阿罗汉”。  (2) 《佛说弥勒来时经》,一卷,失译人名(注9  ),收录在《大正藏》卷14,页434~435。  本经与前经内容相同,但更简朴,人名汉译略  有差异:国王名为僧罗;...弥勒来时经》中,则作“□头末”。(以上分别  参见《大正藏》卷14,页423 ,下;页426 ,中;页  434 ,下。)这些都是梵文Ketuma的汉译。  注54:“水光”一词,在秦译《下生经》中,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744450.html
  • 汉译佛经用语研究的深入——读朱庆之教授(论佛教对古代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影响)

    汉译佛经用语研究的深入——读朱庆之教授(论佛教对古代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影响)  俞理明(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)  汉译佛经用语与一般的汉语文献用语比较,有著明显的不同,在传统的小学研究中基本无人涉足。...材料,佛经用语的研究受到行内学人的关注。一九九O年以后,一些研究者又使用了“佛教混合汉语”或“佛教汉语”的概念,对汉译佛经中的外来因素及其影响给予了高度重视,这是一种更新的认识,朱庆之教授是持此论最坚...

    俞理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264798.html
  • 佛教出家女性求道历程研究-以汉译佛典中的阿含部、本缘部、律部及《长老尼偈》为研究对象

      【资料形态】硕博文库|中国台湾  【文献属性】[台湾]国立中正大学,中国文学系2003年度,硕士学位论文  【出版年代】2004年  【文章标题】佛教出家女性求道历程研究-以汉译佛典中的阿含部、本缘部、律部及《长老尼偈》为研究对象  【文章作者】林莉莉   【指导教师】蔡荣婷   【文章页数】286页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林莉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1855202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禅宗的教义是什么?禅是什么意思?

      赵朴初答:禅是禅那(dhyana)的简称,汉译为静虑,是静中思虑的意思,一般叫做禅定。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,以期证悟本自心性,这叫参禅,所以名为禅宗。禅的种类很多,有声闻禅、有菩萨禅、有次第禅、有顿超禅。禅学方面,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,那就是所谓"教外别传"的禅宗。这个宗所传习的,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,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。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251910848.html
  • 古代汉文佛典中的“同词异义”与“异词同义”

    B948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000-5919(2004)02-0110-07  汉译佛典是佛教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汉译佛典出现后,中国古代有许多人对其作注释,或就其内容、思想发表看法,提出新的见解,形成中国人撰写的佛教著作。这类著作本身后来也成为重要的佛典。它们与汉译佛教典籍共同构成了汉文佛典。汉译佛典有相当部分译自梵语等印度古代语言。本文所要讨论的是:在佛典的汉译过程中,由于译者不同,...

    姚 卫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2058381.html
  • 语言训练的重要性

    都是从欧美、日本来谈研究的概况,让我感觉到汉译佛学的研究似乎没有太大的成就。请问现在的趋势是不是趋向于梵文、巴利文、藏文这方面的研究,而在汉文方面不太受到重视。近几十年来,除了欧美、日本等方面的研究之外...认为,藏译有一个习惯是,他们喜欢用后出的佛典来重新校刊前面的版本。所以随著西藏大藏经的编集,很多经典的原始面貌都看不清楚了。这可以从敦煌的若干没有入藏的古代的藏译看得到。  用这样的标准来看,其实汉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1741069.html
  • 般若金钥(七)

    般若金钥(七)  王 智 扬  第四章 佛经“古汉译”错译、增译、漏译、异译之音译与意译问题  本章以崭新的思考方式、方向与证据,打破近三千年来佛经的神话(研究与研读的窠臼)及梵文“古汉译”错译、...如般若等。四、‘顺古’不翻,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。五、‘此方所无’不翻,如阎浮提等”。  由此可见,古来即有人提出佛经汉译上的如上述五种瑕疵问题,且也于佛历612年,西元68年,后汉明帝永平11年,...

    王 智 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2064041.html